你的位置:众赢国际 > 新闻动态 >

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,可两天后的“送子婿”日,你又了解多少
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4:06    点击次数:202

过了腊月,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,转眼间便到了正月初九。老人们说,这天是“天公生”,也就是玉皇大帝的诞辰,家家户户都会烧香祭拜,祈求一年平安顺遂。可有趣的是,在这之后的正月十一,民间还有一个特殊的日子——“送子婿日”。这一天,丈母娘会亲自张罗一桌好饭菜,把女婿请回娘家吃饭,以示感谢和关怀。

很多年轻人对此感到好奇:这“送子婿日”究竟从何而来?为什么岳父岳母要专门宴请女婿?这一天又有哪些讲究呢?今天,我们就借着故事的形式,带大家走进这个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。

在北方的某个村子里,年年春节热闹非凡。今年的正月初九,村里的老王家一大早就张罗着祭拜“天公”,屋前摆满了香烛供品,红烛高燃,香火袅袅。

“爹,咱们家为什么要拜玉皇大帝?”王家的孙子小宝眨着眼睛好奇地问道。

王大爷笑呵呵地摸了摸胡子,慢悠悠地说道:“玉皇大帝啊,可是天上的至尊,掌管三界的神仙!正月初九是他的生日,老祖宗们都说,这一天要好好供奉,祈求他保佑全家平安。”

小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跟着大人们烧香磕头,嘴里念叨着:“玉皇大帝保佑,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。”

而与此同时,村里的年轻人也忙得不亦乐乎。除了家中拜祭,村里人还会自发组织庙会,舞龙舞狮,好不热闹。人们一边庆祝,一边谈论着接下来的安排。

“这两天可得准备好。”王婶一边择菜,一边笑着对旁边的村妇说道,“过了初十,正月十一可得好好招待姑爷了。”

“哎,对呢!”对方点点头,“‘送子婿日’可不能怠慢,咱得准备些好吃的,叫闺女和姑爷回来热闹热闹。”

所谓“送子婿”,便是娘家人在正月十一特意邀请女儿女婿回家吃饭。相传,这一习俗与正月初九的“天公生”息息相关。过去,人们在玉皇大帝的生日这天摆上丰盛的供品,但往往初九、初十吃不完的供品,就会留到初十一,再用来宴请女婿。

这种做法不仅节俭,还寓意着“神明赐福,合家美满”。久而久之,这一天便成了专属于女婿的节日,象征着岳父岳母对女婿的认可和感恩。

王婶家一大早便开始忙活,案板上摆满了新鲜的食材。她的女儿小芳早早就从婆家回来帮忙,笑嘻嘻地说:“娘,今天准备什么好菜?别让我家那口子吃了还嫌你手艺退步了。”

王婶白了她一眼,笑骂道:“瞧你这丫头说的,我还不懂你们男人的胃口?年年不都这样吗?”

她精心准备了“烙合子”,寓意“合家欢乐”,还炖了一大锅酱骨头,象征“骨肉相连”,更有寓意吉祥的红烧鱼、长寿面等,都是表达对小两口幸福生活的祝愿。

傍晚时分,王家摆好了酒席,等待女婿小刘的到来。

小刘一进门,就笑着拱手:“岳父岳母,新年好!今年还麻烦二老张罗饭菜,让我吃上娘家饭!”

王大爷哈哈一笑,拍拍他的肩膀:“这怎么叫麻烦呢?你小子娶了我闺女,算是咱家的人了,咱得待你跟亲儿子一样。”

但接下来,村里流传的一项“女婿考验”可让小刘有些犯难了——岳父岳母得考验一下女婿的新年“福气”,这年头,谁家的女婿福气旺,就意味着这一年顺风顺水。

考验的方式很简单:用一双筷子夹起一颗花生,从大碗里传到另一只小碗里,不能掉,否则寓意“福气漏掉”。小刘看着那颗光滑的花生,心里犯嘀咕,生怕自己手一抖,落了岳父岳母的期望。

小芳在一旁偷笑:“这可是个技术活,夹不住,就证明你今年不够福气哦!”

小刘深吸一口气,稳稳地夹起花生,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地放入小碗,岳父岳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:“哈哈,好小子,稳当!看来今年你们俩一定顺顺利利!”

一家人开怀大笑,饭桌上的气氛更加温馨了。

可就在大家吃得正欢的时候,村口突然传来了一阵吵嚷声:“不好了!李婶家姑爷摔了一跤,把酒坛子砸碎了!这寓意可不好啊!”

众人一听,纷纷皱起了眉头。正月十一,女婿摔倒,这可不是什么吉利事……

按照老一辈的说法,正月十一这天,女婿如果在娘家摔跤、打碎东西,寓意着来年婚姻不顺、运势受阻。如果是在旧时的农村,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“晦气”,要设法破解,否则这一年家里可能会有麻烦事。

“哎呀,这可怎么好……”王婶皱着眉,望向王大爷。

但王大爷却摆了摆手,哈哈一笑:“啥不好的?碎碎(岁岁)平安嘛!再说了,天公生日刚过,神仙保佑呢,这点小事算什么?”

一旁的小刘也赶紧附和:“岳父说得对,过去的讲究不能全当真,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,啥都不怕。”

“那倒也是。”王婶松了口气,笑着给小刘夹了块红烧肉,“这话听着顺耳,行!继续吃饭!”

屋里恢复了欢声笑语,大家都赞同这个解释,气氛也渐渐缓和下来。可外头的李婶家,情况就不太妙了。

李婶家里,气氛却紧张得很。女婿小赵一脸愧疚,丈母娘坐在一旁叹气,李婶更是急得直跺脚:“咋就偏偏在今天摔了呢!这要是传出去,大家不得说咱家姑爷今年犯冲?”

旁边几个年纪大的邻居也在七嘴八舌地议论:“可不是嘛,这要是在老年间,得赶紧请个先生来看看。”

就在这时,村里的王大爷走了过来,听见大家议论,摆手说道:“哎呀,你们别自己吓自己了,这种事儿又不是没遇到过。记得以前张家姑爷也摔过一次,当时咋处理的?”

李婶赶紧追问:“怎么化解?”

王大爷摸了摸胡子,笑道:“很简单,摔跤是‘跌财’,打碎东西是‘破运’,但这事儿能转过来!”说着,他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酒壶,“来来来,给姑爷再倒一杯酒,大家一起喝,边喝边说‘碎碎平安’,这叫以福压晦,把霉运转成吉运!”

一听这话,李婶立马照做,笑着倒了满满一杯酒,递给小赵:“来来来,喝了这杯酒,就当把不好的晦气喝掉了!”

“对对对,咱们都喝一杯!”众人纷纷附和。

小赵心里一暖,赶紧接过酒杯,仰头一口干了,屋里人齐声笑道:“碎碎平安!”

随着酒杯碰撞,晦气化解,原本紧张的氛围一扫而空。

这一场小风波,让村里人又一次感受到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。许多民俗习惯,看似带着神秘的“禁忌”,但背后往往都有着化解焦虑、安抚人心的作用。

“送子婿日”不只是岳父岳母单方面的感恩,同时也是女婿展现孝心、增进家庭关系的重要时刻。一家人聚在一起,说笑吃饭,就是最大的福气。

王大爷摸着胡子,感慨道:“过去讲究多,有时候也容易让人害怕。可咱们得知道,习俗是活的,最重要的不是‘规矩’,而是让人心安、让家和睦。”

听了这话,众人纷纷点头。

王婶在一旁笑道:“可不就是嘛!你说啥‘晦气’,只要家人相亲相爱,就是最大的吉利!”

女婿小赵看着丈母娘,心里更是暖暖的。他忽然想起,自打结婚以来,丈母娘一直把他当亲儿子对待,每年正月十一都会专门给他张罗饭菜,就像今天这样。

“娘,以后每年‘送子婿日’,我都回来陪您吃饭!”小赵认真地说道。

丈母娘听了,眼里顿时泛起了泪光,拍拍他的手,笑着点了点头。

这一年,“送子婿日”依旧热闹,人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里度过了一天。有人在饭桌上高谈阔论,有人在灶台前忙碌张罗,而屋外,冬日的暖阳洒在村庄的小路上,一切都显得那样祥和。

这一天,不仅是丈母娘对女婿的感恩,也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维系。

很多习俗看似只是形式,但其核心,往往都在传递着一个最朴素的道理——家人团聚,便是最好的运气。

窗外,远处传来锣鼓声,预示着村里的“迎灯会”即将开始。新的一年,随着元宵节的临近,又将迎来新的热闹与期盼。而“送子婿日”也将成为每一个家庭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代代相传,温暖如初。